第126节

作品:《嫁给暴君和亲

    “你嫁给我是让我宠着的,为什么要你分忧解难?”景仲赞道:“要是都让你分忧解难了,澹台简他们岂不是没事做了。”

    画溪心头一颤,唇角微动。

    景仲心情很好,细细吻她:“国土不够,就去争去抢;粮食不够,自有人送来。不信你等着看吧。”

    “好了,现在不是说这些的时候。今晚月亮很好,适合生孩子,别让这些无聊的事情打扰我们了。”景仲弯身将人捞入怀里,轻柔地放在榻上。

    ————

    赤舜大军兵临城下,大邯君王慌乱如热锅上的蚂蚁,四处求救。甚至就连景仲都收到了他求救的信。

    四海列国无人动兵。他们都等着赤舜攻下大邯京城,大邯乱了,他们才有机会浑水摸鱼。

    所有人都等着在混乱中赚上一笔。

    半个月后,景仲召来群臣,清点兵马,核算粮草。决定于当年秋天御驾亲征。

    兵马不足,他整顿今年大邯来的流民。失去家园的大邯百姓在柔丹好不容易过上安稳幸福的日子,如果柔丹再遭受战火屠戮,他们必将再度流利。但柔丹的君王不似大邯的君王,只知道一位退让等死。他将带着柔丹最英勇的战事抵抗敌人,为柔丹的百姓去争天下。

    跟着他,才有出路。

    临出发前,景仲和大邯君王谈了条件,他要大邯北地十三城。

    北地十三城和国破家亡,大邯君王最终选择了拱手让出十三城的江山换取短暂的和平。

    如是这般,景仲带着原本的大邯百姓南下征战。

    这群热血男儿,先是失了国土家园,此时此刻在景仲的带领下,和曾在家园屠戮亲人的敌人正面交锋。所有男儿的热血都沸腾起来,他们锐不可当,在两个月之后将赤舜大军赶回老家。

    赤舜国君为求自保,主动求和,让出北境八城。

    景仲拿着大邯的兵,赶走了赤舜了兵,得到了大邯和赤舜共二十一城。

    这场大战,最大的赢家竟然是柔丹。

    是岁冬,景仲在大邯京城二十里外,受到大邯君王的邀请,让他到京城感受大邯风情,过完年之后再回去。

    大邯皇帝知道景仲为人冷淡疏离,对于这种邀约从不过眼,是以只是顺口一邀。但没想到,内侍回来说景仲只道了句:“善。”

    景仲竟真的入了大邯京城。

    愁坏了大邯礼部各司的官员。

    柔丹此前不过是大邯的附属国,不仅背叛母国自立起来,此时甚至于危难之中成了唯一站起来解救大邯于水火之中的国。

    这样的关系,放在哪里都很尴尬。

    大邯的官员对景仲,有敬有怕有不屑。

    景仲入了国都之后,京城所有人的眼睛都落在他暂居的行宫里。

    然而他深居简出,一连十几天门都没出过,这些人只能看着辉煌的行宫大门想象。

    在景仲入住行宫的第五天,人们注意到一辆不怎么起眼的马车缓缓驶入行宫的大门。

    照理说,在这样的地方住着,这样的马车毫不起眼,没人能注意到。但因为景仲实在太宅,平素极少出门便也罢了,有人来拜访也都纷纷拒之门外。

    所以,当那辆马车驶入进去后,所有人都在猜测那车里坐着的是什么人。

    “听说车里坐着的是景仲南下遇到的一个女子,南平李氏女。”有人道:“景仲在南平时,从赤舜围困中救出李氏女。还在南平多待了两天。”

    “李氏女美则美矣,但景仲年初才立了后,这么快又要封妃?”也有人怀疑。

    “一国之君,难道身边只能有王后一个人?况且只是随军的一个女人,就算不封妃,带在身边解解闷也好。”

    说者不怀好意地笑了笑。

    李氏女极善歌舞,早些年被人称为人间绝色,名声传入京城,大邯皇帝都曾动过心思。

    自古美人配英雄,这样的猜测才符合大家对于景仲的想象,是以广为流传。

    但没人知道,当那辆马车进入行宫,年轻的君王亲自迎到门前。见到车上下来的女子,忍不住先皱了眉,道:“这么久不见,你竟瘦成了这个样子。”

    画溪道:“你也黑了许多,比炭好不了多少。”

    “那副伶牙俐齿倒还是一点没变。”景仲大笑,走过去一把抱起画溪,大步步入房门。

    身侧服侍的宫人纷纷掩面而笑,识相地退了下去。

    冬日的阳光透过窗户,映得窗外的枝桠在床幔上起伏。

    男子劲瘦的身上,汗珠凝结成水,随着他精健的肌骨,蜿蜒流下,滴在女子细嫩白皙的肌肤上。

    男子的健硕与女子的柔婉,纠纠缠缠,难分难舍。

    每一个毛孔都在炫白的日光下闪着润泽的光。

    画溪睁开眼,看见了景仲的眸子,充满了征服的欲望,又掺了几分爱惜。

    景仲看到她睁开了眼,便稳住她纤长的睫,一路辗转,轻轻亲吻她的唇。柔软香甜的唇,在他的灵巧拨弄下,带领着她在风浪中颠簸。

    怀里娇小的女子,数度昏沉睡去。

    等她真正清醒过来,天都已经黑了。

    她察觉到身上很清爽。她迷迷糊糊想起,在她昏沉睡去的时候,他抱着她入浴,用温热的水,一寸寸清洗着她的肌肤。仔细而虔诚。

    “明天开始,你和我一起操练。”画溪一抬头,才发现身子上方,景仲正半支着身子低头看她。

    屋里地火龙太盛,他中衣未束衣带,袒露着古铜色的胸怀。

    黑亮的发散着,披散下来,那姿势要多潇洒有多潇洒,要多诱人就有多诱人。她觉着,这个男人像是妖。

    引诱着她做坏事。

    画溪唇舌动了动,抬头吻了下他的喉结:“是你食不知魇,我天天跟着克寒在校场演练。”

    “三个月没见你,没把你折腾散架,你应该感谢我。”景仲恬不知耻,贴着她柔软的肌肤,亲吻下去:“也是我舍不得你,不然今天连骨头带肉,我把你吃下去。”

    画溪白了他一眼,轻轻用手挠着他的胸口:“多谢郎君饶命啦。”

    “对了,你是东道主,难道不带我逛逛你的家乡?”景仲捉住她的手,轻轻吻了一下。

    画溪道:“我六岁就入宫了,十几年只出过一次宫门。京城是什么样子,我也不知道呢。只听说它格外繁华,你要是不嫌无趣,不如明日我们同游?”

    “哦,好。”景仲捋起她一缕发,轻轻拨了拨。

    到了第二天,画溪早早起身,选了身得体的茶青配妃红的襦装,对着铜镜细细描了眉,敷了粉妆。纵使粉妆遮不住额角的红斑,她还是涂抹得一丝不苟。抹上细粉之后,又拿起朱砂笔。

    刚刚提起笔,斜里突然伸出一只手,夺了她的笔。景仲低沉的声音从头顶上方传来:“我来。”

    “画好看一点。”画溪闭着眼,嘱咐他。

    他提笔沾了沾朱砂,说:“是我画得好,还是柏之珩画得好。”

    画溪闻言睁眼,白了他一眼。

    “当然是你好,柏将军不及郎君。”她有些无语。

    景仲眉眼一弯,细致地给她绘了一朵精美的梅花。

    寒冬时节,白雪纷纷,那朵花栩栩如生,倒像是一朵真花开在她眉间一样。

    景仲懒散地在她面前坐下,若有所思地望着画溪。此时的画溪比那年嫁给他时,脸上非但没有留下岁月的痕迹,反倒眼角眉梢添了几分温婉的风情。让她看上去比那时还要美丽动人。

    他沉了一下脸,随手拿起几上的幕离,罩在她头上:“戴上,出门。”

    作者有话要说:  应该明天或者后天,正文就要完结啦!!!!!

    花花给我撒起来!!!!

    ☆、第 95 章

    景仲在京城待了十几日, 一再却了别人的拜访。

    因他身份特殊,也无人敢说三道四。每日画溪都带着他在京城游玩,偶尔碰到达官显贵,他们求见, 景仲也从不传唤。他好不容易有时间和画溪独处, 这点时间, 他不喜被人打扰。

    这些人被一拒再拒,也不敢再上前打扰, 只能在背后偷偷议论, 连带着讨论他身边那个时常戴着面纱的女子的身份。

    她是景仲接来京城的,没人知道她的身份,京城贵女都猜她是景仲在平乱途中认识的南平李氏女。他们形影不离,京城贵女都在笑话柔丹那位新上位的王妃。

    年底大邯皇帝邀景仲入宫赴宴。照他的个性, 这宴他是不愿赴的, 但澹台简说关于赤舜赔城的事还需要和大邯皇帝周旋。北边已经乱了很多年, 各国各自为据,征战杀伐。景仲有他的理想和抱负,他要结束北方常年的混战。在他的理想和抱负面前, 这点小情绪, 不足为提。

    画溪看着那张帖子, 心绪有些复杂。

    景仲懒散靠在床头,若有所思地看着她。

    到了大年三十这一日,画溪早早起身,换上了一身绛红盛装,对着铜镜细描眉,慢梳妆。然后戴上了浅粉的面纱。

    她要和景仲一起入宫。

    迎接他们的轿辇将两人送入宫,在华阳门前停下。

    景仲要到前朝见大邯皇帝, 而画溪要经华阳门入后宫,由皇后接待。

    景仲不明白其中的弯弯绕绕,睁开了轻闭的眼。

    画溪提起裙摆便要下轿,景仲握住她的手腕,目光不解。

    画溪道:“你到前殿见皇上,我应该去后宫。”

    景仲浅笑,不肯松开她的手腕。

    画溪摇头:“不合规矩。”

    景仲眼里没有规矩不规矩的,他认为他和李蛮蛮是夫妻,两人就是一体的,到哪儿都应该在一起。

    画溪再摇头;“在大邯,女子不能参政。今日皇上要见的是你,我去了属实没有规矩。”

    景仲靠在车厢壁上,神情恹恹,眼睛沉下去,明显不悦了。画溪窘得不行,接引使正在马车外拱手以待,等她下车。她瞧着景仲满脸不高兴,又不能扔了他一走了之,只好放软语气,柔声哄他:“你去嘛,好不好?”

    景仲还是不吭声。

    画溪拉起面纱的一角,倾身去贴了下他微抿的唇,抱着他的手臂撒娇:“你不说话,我就当你默认啦。”

    她这才放下面纱,理了理衣衫,迈步走下马车。

    画溪跟随接引使往后宫走的路上,心绪有些复杂。这个地方她待了十多年,从六岁起,人生中最青涩的十年都在这里度过。

    她知道这座宫城有多奢华,也知道奢华的背后隐藏了多少肮脏。

    时移世易,再度走到熟悉的青石路板上,她有种恍如隔世的错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