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00节

作品:《皇家媳妇生存手册

    钱昱坐着叹了一声:“我会进宫请旨合离,你我到底夫妻一场,不好闹得不欢而散。”

    乔氏猛地抬起头,瞪大眼睛看着他。

    钱昱不想和她多做纠葛,扔下这句话,起身就出去了。

    和离乔氏在嘴里低喃这两个字,嚼碎了一字一顿地念出来。

    这恐怕是他能做的最后的妥协了。

    她又何尝不知道三爷一直在包容她?

    好好的府邸被她弄得大换血,她又由着母亲在府里头胡闹,还有私底下给姜氏使得那些绊子

    可是他若真的敬她是他的妻子,又何必要抬举姜氏来打她的脸?

    从金陵回京,他可有一日歇在她的房里?

    她为他苦等了三年!

    三年!

    最后竟然换来和离的下场!

    这叫她如何甘心!

    徐嬷嬷跪在她脚边抹眼泪,一大把年纪跟着她陪嫁过来,徐嬷嬷还记得当初过门的时候,她摩拳擦掌,跟夫人信誓旦旦地保证:“奴才一定帮您打理好院子里的事儿。”

    三爷如今平平安安地回来了。

    可是为什么,偏偏就要多那么一个姜氏呢?

    要没有她,夫人又怎么会一时想不开,才走上了这一步

    钱昱和离的旨意递上去,皇帝看了先压着,等散了朝,专门把儿子叫进来问:“你可别犯糊涂?嫡庶不分,到时候闹得后宅里头鸡飞狗跳,你就知道了。”

    钱昱脸面大过天,难不成要把乔氏给自己戴绿帽子的事儿说给皇上听?

    他憋了几天,自己在书房里生闷气,气够了就想这件事的来龙去脉。

    明显就是有人设了套让乔氏往里头钻,顾沂如今是太子的门客,到底是为了挑拨乔家与他之间的关系,还是另有所图?

    乔公不过是个文官,而且在京圈儿里头也没什么人脉,一根肠子通到底的性子,就算他与乔公闹掰了,也不至于有多大的损失。

    钱昱自然不信什么二人是真心相爱,顾沂天大的胆子,敢勾引皇室的女人。

    一定是太子在他后面撑腰。

    皇上在上头说话,钱昱的神思早就云游到天边。

    皇帝道:“这折子朕先扣着,你回去再好好想想。朕还是得跟你说一句,就算没了乔氏,你府里那位也当不了正主。”

    钱昱回神,恭敬道:“儿子明白。”

    襄襄和乔氏根本就不是一回事。

    以前钱昱还担心襄襄心里头会有一根刺,襄襄吃醋归吃醋,但是人也是真乖巧。这也是他为什么这么疼她。

    有时候她好像知道他心里在想什么似的,就像这几天,他自己在书房里歇着,晚上陪她吃饭的时候她也不会问长问短。他不说,她就乖巧地坐在边上,跟她讨论些吃吃喝喝,不是白天描了什么新的花样子,就是囡囡又学会了一句什么话。

    他到了西枫院,就能把外头的事儿全都暂时撂到一边儿,襄襄真的有这个本事,让他全身心放松下来,什么都不管,什么都不想。

    襄襄不好权势,也不喜欢跟外头的人去交际,基本上不会和乔氏发生正面冲突。乔氏一开始耍小性子,想对付襄襄,在她屋子里撒眼线,他看在眼里不去理会。就等着看乔氏到底能做到哪一步。

    他不明白,乔氏既然心已经不在府里了,又何苦要和襄襄为难?

    这三年留着她在京城,这么大一个府邸,难道她非得要跟着他一块儿南下去打仗?她受得了那个苦?

    钱昱假想了一下,姚通惊变的时候,如果碰见这事儿的是乔氏,他一样会奋不顾身地殊死一搏。但是反观乔氏呢?她落入穷途末路,她一定不会像襄襄那样活下来,她也拉不下脸去和当日城墙上那些士兵嬉笑怒骂。

    乔氏有一身傲骨,担得起这个家,但也是她的傲骨,他们俩注定不会合适。

    就算没有他南下这次,他们俩迟早也会分崩离析。

    一家容不得两个主子,他们二人的性子都太强了。

    如果不是这次,也许他会一直容忍她,她在那个主母的位置上会做的很好,两个人相敬如宾,到了合适的时候,他会给她一个孩子。他们的孩子会是以后府上的当家人,无论前头襄襄有多少个孩子,乔氏生的才是嫡子。

    她为什么就不明白呢?

    何苦为之!

    他从宫里回来之后,刘川过来说夫人一大早就出府了。

    刘川想接着往下说乔氏又去了姚府,钱昱摆手拦住,既然折子已经递了上去,他心意已定,他们夫妻缘尽。

    以后二人一别两宽,各生欢喜。

    她再要如何,都与他没了关系。

    刘川凑上来说:“膳房做了爷最爱吃的羊肉锅子,爷要不要——”

    钱昱瞪了他一眼,刘川脖子一缩,心里道姜主子,可不是小的没在爷跟前提您。

    钱昱刚朝着书房走了几步,想了想,还是转身移步去了西枫院。

    屋子里刚好裁缝送来了新做的秋衣,姜如意让人给自己和囡囡做了母子装,都是粉色的底料,袖子领子镶了一层鹅黄色的边,上身之后很衬肤色。娘俩站在镜子前面,一高一矮牵着小手,姜如意蹲下来摸摸她的领口,问她:“这里紧不紧?”

    囡囡摇摇头,姜如意又摸摸她的袖子:“这里呢?”